时间: 2024-05-14 00:03:41 | 作者: 开云手机版官方登录
为什么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工业、农业和商贸流通领域怎么建设产业供应链?供应链建设的关键突破口在哪?
近年来,美、欧、日等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近岸化和本土化,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在贸易摩擦加剧、地理政治学变动等因素叠加背景下,我国将产业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背景下,怎么样才可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水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两者之间是啥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内涵和动力,第一步是要要厘清供应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
供应链实际是对上下游业务活动的一个协同,通过这一个协同来实现整体效率。而产业链要比供应链更为宏观,更强调各个经济部门之间有机关联。
他们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供应链是站在行业的角度谈论的生产组织方式,强调所有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活动协调问题。理解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系,就需要明了中国产业链要达到的目标,以及目前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具体讲,目前产业链运行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组织、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协调成本比较高。由于产业链涉及众多产业环节,并且往往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因此,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组织之间的协调很重要,但因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以及运营规范和标准,使得跨组织、跨领域的协调非常艰难。
二是产业供给与需求的衔接与匹配效率不高。产业链能顺利运行,实现高绩效,就需要产业上下游能精准匹配和衔接,一方面供给的实现,不仅能适应现有需求,还能创造需求,另一方面需求的形成,不仅能激励供给发展,而且还能推动供给侧的创新。但我国目前产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较高,任旧存在着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以及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
三是产业运行与体系韧性亟待提升。产业链强劲的韧性也是产业链竞争力的表现,韧性指的是产业链能够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保持产业链高效率运行。因此,产业链高水平发展就能克服上述三方面的挑战,实现“让组织与组织的协同更顺畅”“让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更精准”以及“让运行和体系的反脆弱更强劲”。
显然,要实现产业链高水平发展的上述三个目标,就需要从供应链入手,围绕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重构产业活动的主体组织方式、价值形成方式、物流运行方式和资金支持方式,达到四个方面的高效。
首先是供应链主体组织方式的高效。即采用有效的方法将产业中的各个利益主体整合成相互协调、配合、支撑的专业分工体系,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运行。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一定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方法,以及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有效、识别、组织和管理相应的利益相关方,从而通过相应的分工协作,来实现共同追求的目标。
其次是供应链价值形成方式的高效。供应链是价值在不同环节创造、传递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思考怎么样去设计、挖掘和实现不同的价值元素,并且将不同主体创造出来的不同价值元素,聚合成系统的价值体系,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满足和提升。
第三是物流运行方式的高效。现代物流不单单是商品或服务在时空上的移动,更是对信息和服务全程的收集、分析和管理的过程。此外,如何保证物流运行的顺畅、高效,对于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以及产业的安全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资金支持方式的高效。即通过高效的资金融通、支付结算和财富管理,实现全产业链资金运行的充足、稳定和安全,缩短产业的现金流量周期,从而让金融活动能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工业、流通和农业这三大产业领域的高水平发展随着不同的产业特点呈现出差异化需求,因此,在具体的供应链建设方面有不一样的运行规律和特点,这也是各行各业要关注的要素。
在工业制造领域,供应链建设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开展:一是形成信息数据嵌入式的全周期技术或产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管理,即借助现代信息和物联技术实现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形成自组织的产业生产的全部过程和生态化。生产制作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多利益主体交互的复杂经营过程,其成员包括核心企业、配套企业、供应商、分销商、营销商、第三方物流、客户、政府、金融机构等,这些成员之间构成了价值链。生产制造间的协调和互动不仅是上下游间直接的协调和互动,也是沿着纵向延伸、横向延伸及外围延伸的多向复杂的互动和协调过程。三是拓展产业的服务化网络。工业制造领域供应链建设强调的不单单是制造本身,而是生产性服务,就是制造+服务。
除了生产制造领域发生供应链变革之外,第三产业也在数字化的助力下使得供应链运营更加智慧化,特别是商业流通领域。传统的商业流通领域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媒介渠道复杂且不融合,流通渠道相对冗长、混乱,此外,经营活动对应市场的变化相对迟缓,等等,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却为改变这一状态提供了契机,也促进着商业流通领域的变革。
一是协同商务的发展。“协同”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内部信息和资源的协同、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协同和价值网协同。
二是增值分销服务。增值分销需具备四个类别的服务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包括数据驱动下的渠道选择、合理的网络规划、制定库存战略、良好的仓储管理等;技术服务能力,包括按照每个客户的状况和产品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系统模块设计方案、制定良好技术实时路线图、部署相应的技术、实施连接、开发服务模块、运维平台等;信息服务能力,包括数据的全周期管理和服务,即从数据采集到决策支持和市场洞见全过程、所有的环节的服务能力;增值服务能力,包括在分销供应链运营中所能涵盖的所有增值性服务,即所有的交易性服务、金融性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是在所有三大产业中发展最为缓慢且挑战较大的领域,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小农分散导致的农业经营效率较低,农产品经营模式粗放,忽略终端,远离农户,竞争同质化导致农产品价格和信息传导机制不畅等。因此,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一是优化农业供应链流程。这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将供应链运营的所有的环节有效衔接,如农业种子、种植或养殖技术、农产品物流、流通、加工、渠道、营销等所有的环节;其二是将供应链运营的不同性质维度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包括农产品交易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二是农业组织的有机生态化。在农业供应链组织形态上,更是需要多利益相关者平台的建立,来共同克服农业产业的交易阻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产业链数字化、聚合化、服务化。农业产业的有序、持续发展有赖于两端一线,两端指的是生产端和市场端。生产端保证了农产品生产的有序性、稳定性与可追溯性。市场端也是农业供应链的关键,表现为能够保障农产品以合理的价位、合理的销售方式和合理的渠道,将合理的数量和合理的质量,分销或销售给合理的客户。一线指的是连接生产端和市场端的供应链运营,这包括流通加工、冷链冷库建设与运营、运输配送、金融保险支持与服务。
供应链创新变革直接反映为“数智化”、“生态化”以及“知识服务化”几个方面。
数智化的目标是在供应链运营上实现“RRR”,第一个“R”指的是触达(Reach),即能够让产业链、供应链所有的主体能轻松的获得相应的数据。第二个“R”指的是丰富(Richness),让所有产业的所有的环节、各个主体能轻松的获得多维的数据,产生数据的纵深价值。第三个“R”指的是幅度(Range),即能轻松的获得多级、多主体、多环节的数据。供应链有上游、下游、上游的上游、下游的下游,还有各种关联方。只有这些环节、主体的数字能够有效整合并加以利用,才能让供应链更高效,供应链的协同性也能得以体现。
生态化是要把关联方形成一个共生系统。通俗地讲,就是要改变以往单纯竞争的思维模式,转而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协同发展思维。那么,这样的生态该怎么样搭建呢?第一,要识别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成员,每一个客户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他的价值是什么。此外还应该要考虑,有没有帮助实现价值的技能。第二,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经济规律。仅知晓价值不一定就能实现价值,还要知道价值的内容是什么,没有体系化的认知,哪怕有一个好的想法,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落地。第三,要知道未来的趋势和动态的变化。因为任何模式都是有风险的,风险从哪里来,如何量化风险,怎么根据风险来定价、管理风险。目前在生态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两点要关注,一是围绕产业供应链运行的行业规范、标准,特别是合约、函证等各类要素标准的建立。一旦行业不能形成规范和标准,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合作必然是空谈。二是如何给予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撑。关注这一些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最后一个核心创新要素是知识服务化,要从产业的生产和运营转为产业生产服务。产业链的知识服务化要关注几个要点,即嵌入性、场景化、模组化和增值性。嵌入性指的是任何的服务需要嵌入到产业供应链运行过程,为供应链参与主体提供围绕生产经营的服务,让供应链效率提升或成本下降。场景化指的是应该要依据供应链运行的特定状况提供定制化服务。模组化指的是需要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将业务和服务微架构化。增值性指的是任何的服务要实现产业价值,或者提升产业价值,而不是一味强调商业模式本身。
当前,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数字化的主战场仍然是实业和产业,只有实体经济和产业实现了高效、智能、协同、互联,才能真正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以及全球竞争力提升,而这正是这几年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反思和探索。
工业制造、商贸流通、农业领域要如何建设好产业数字供应链?有哪些可借鉴的案例模式参考?...9月16-17日,业界权威宋教授将坐镇万联网16期实战型供应链金融研修班,用2大主题18大实践企业案例来为大家剖析数字供应链建设、数字化转型路径等干货内容,欢迎各位积极报名,感兴趣的朋友也可联系徐老师(微信同)~
...2024-08-12